3月28日上午,經過建設者14年的艱苦奮戰,中緬國際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,云南大(理)瑞(麗)鐵路杉陽隧道安全貫通。至此,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21座隧道全部貫通,為大理至保山段先期開通運營奠定基礎。
大瑞鐵路項目總投資257.3億元,云投鐵路代表云南省出資40.26億元,截止目前,已提前建設工期兩年全額撥付。大瑞鐵路全長330公里,橋隧比76.5%,是我國《中長期鐵路網規劃》中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重要項目,全線采取大理至保山、保山至瑞麗分段建設模式,其中,先期開工建設的大理至保山段隨著杉陽隧道的攻克,有望今年內開通運營,屆時大理至保山僅需1小時左右。
杉陽隧道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境內,全長13.39公里,地處瀾滄江斷裂帶,共穿越橫斷山區6條大型斷層破碎帶,自2008年開工以來,先后發生溜坍、坍塌、突泥、涌水等地質災害達700余次,其中最后200米圍巖,經國內專家組評審為VI級,是我國在建圍巖掘進難度最大、安全風險最高的鐵路隧道。這座隧道的成功攻克,為我國同類地質條件下的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據介紹,隧道距離山頂有1公里,在高地應力的作用下,隧道最高時相當于每平方米2000噸壓力,從而造成軟巖大變形單點變形量達1.2米,連續變形區段達2000米以上。即便采用了雙層大型鋼拱架進行支護,巨大的高地應力還是將拱架扭曲變形折斷,同一段落最多時換拱達3次,全隧累計換拱3000米以上,在國內外也是罕見的。整整14年,5100多個晝夜,數萬名建設者堅守理想、踐行初心、擔當使命,與富水高溫高濕等復雜地質、惡劣環境展開搏斗,許多驚險瞬間令人難忘。
隧道圍巖軟弱破碎,見水就軟、遇風就散,就像在“豆腐里打洞”,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。隧道日涌水量最高峰時突破3.8萬立方,可蓄滿20個標準游泳池,14年來,施工單位抽水泵就用壞了近1500臺。
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軟巖大變形、突泥涌水和高溫高濕風險,國鐵集團統籌協調和督導推進隧道建設,多次邀請專家會診,研究制定了以“防溜坍、控變形、止涌突”為核心的施工策略。云桂鐵路云南公司組織中鐵二十三局等參建單位目標同向、全力攻堅,采用國內隧道施工最強的加固防護舉措,結合超前地質探測,對軟弱圍巖進行超前支護加固,減小變形風險。
據悉,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路基、橋梁工程完成100%、站房建設完成95%;正線累計鋪軌100多公里,完成78%,電力、通信、信號等‘四電’工程有序推進。下一步將統籌疫情防控和重難點項目攻堅,全力確保大理至保山段高質量開通。